今年以来建材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稳定,但受需求持续偏弱、原燃材料价格持续高位、多地疫情突发等因素影响,呈现稳中趋降的态势。建材主要产品产量明显下降,产品出厂价格持续下滑,营业收入、利润总额等主要经济效益指标出现较大回落。二季度以来,建筑材料工业景气指数逐月回落,7月份降至临界点以下,运行动力仍然不足;市场持续呈现供大于求特征,经济运行仍存在较大的波动性风险。
1、主要产品产量明显下降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1-7月份规模以上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下降2.6%。重点监测的31种建材产品中,11种产品产量同比增长,20种产品产量同比下降,其中,水泥熟料、水泥、商品混凝土、水泥排水管、水泥压力管、水泥电杆、水泥混凝土桩、钢化玻璃、陶质砖、卫生陶瓷、砖、瓦等12种产品产量同比下降超过10%。其中,1-7月份,水泥产量11.6亿吨,同比下降14.2%,平板玻璃产量6.0亿重量箱,同比增长0.4%。7月当月,22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月下降,9种产品产量比上年同月增长。
2、建材产品出厂价格持续下滑。受需求不足影响,建材市场持续呈现供大于求的特征,今年以来建材产品出厂价格环比连续下降,前7个月累计降幅达8.9%。7月份,建材产品出厂价格指数101.3(以2020年12月为100),环比下降2.0%。1-7月份建材产品出厂价格仍高于上年同期5.4%,增幅持续收窄,且由于产品生产成本高位,主要价格下探空间有限。建材分行业中,1-7月份,除轻质建材、平板玻璃、纤维增强塑料、建筑卫生陶瓷、云母制品等产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外,其他行业产品出厂价格仍高于上年同期水平。
3、建材行业经济效益增长乏力。受需求不足,销量下降以及产品价格下滑影响,建材行业主要经济效益指标下滑明显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1-6月,规模以上建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2.8万亿,同比增长0.8%,比一季度回落7.3个百分点,利润总额2028亿元,同比下降11.0%,比一季度回落16.5个百分点,企业“增收不增利”。其中,规模以上水泥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4.7%和42.4%;规模以上平板玻璃行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下降4.7%和78.2%。预计1-7月份,规模以上建材行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持平,利润总额同比下降11.6%。
4、出口平稳增长,进口增速放缓。上半年,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出口228.9亿美元,同比增长11.0%,平板玻璃、玻璃纤维及制品、卫生陶瓷、防水建筑材料、隔热保温材料、石棉和石棉制品等出口数量、金额均实现增长。上半年,建材及非金属矿商品进口145亿美元,同比增长7.4%。水泥、技术玻璃、砖瓦和建筑砌块、防水建筑材料,石墨、滑石等非金属矿产品进口数量同比保持增长。
5、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,1-7月份,非金属矿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.6%,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.6%,增幅有所回落。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,有利于推动建材行业延伸产业链,向绿色、低碳、环保、功能多元等领域转型发展。
6、建材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基本稳定波动。据我会监测情况,随着当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基本稳定,建材企业生产经营秩序基本稳定恢复。7月中旬以来甘肃省兰州、张掖、甘南、临夏多个地市因突发疫情,导致水泥等建材企业纷纷停产,项目停工,目前甘肃省已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,其他重点联系地区基本没有因为疫情停工停产情况。从重点水泥企业监测指标看,7月份重点监测的水泥企业发货率波动小幅回升,7月第一周为62.7%,第四周为64.3%,上涨1.6个百分点,8月第一周小幅回升至65.0%。市场需求总体企稳,但恢复速度仍然较慢,不及预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