该研究发表于 《细胞报告:物理科学》(Cell Reports Physical Science),提出了一种将电活性微生物嵌入水泥中,将能源功能直接集成到建筑材料中的新方法。这种方法构建了一个生物混合系统,该系统在保持结构完整性的同时,还具备储能能力,以及在补充营养物质后恢复性能的独特能力。这项创新为自给自足的基础设施开辟了广阔的可能性,它不仅能支撑建筑物,还能为建筑物提供电力。
对更可持续、更具成本效益的能源存储的追求,暴露了锂离子电池等传统技术的局限性,这些技术面临着资源稀缺、成本和环境影响等挑战。在研究人员寻找替代品的过程中,水泥——一种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使用的材料——意外地成为了超级电容器应用的候选材料。先前的研究表明,水泥可以支持静电荷储存,但其整体性能仍然有限。为了克服这一问题,本研究探索了将电活性微生物(EAMs),例如希瓦氏菌(Shewanella oneidensis),整合到水泥中的潜力。
这些微生物能够进行细胞外电子转移(EET),本质上是在自身细胞和周围物质之间移动电子。虽然这种机制已在微生物燃料电池中得到研究,但它在结构材料储能中的应用仍未得到充分探索。
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水泥复合材料,将微生物的氧化还原活性与传统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承重性能相结合。
英文原文:https://www.azobuild.com/news.aspx?newsID=23902
编辑:张瀚文
审核:李月梅、沈玉露


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072号